最近很多人問我關於怎麼選學校
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好
碩班跟博班的考量點其實不大一樣
碩班部分,如果未來沒有簽博的打算
想直接就業的話,當然是以就業指標當作最重要的考量
但就業指標包括那些?
概括地說,包括科系是不是STEM,所的reputation和ranking
所在州的經濟情況,所提供的就業服務資源等等
尤其很多所都有career service的顧問,其實現在就可以試著去contact
就過去同學們回報的經歷來說,我不得不推薦CMU的CS相關科系
目前這麼多人去念,都是正面好評!
有些要審慎考量的,包括學費是否可以負擔?是很實際的問題
我其實很反對借一大筆錢去念書,除非確定未來償債能力是OK
我想這是像TAMU這類CP值天高的學校越來越難申請的原因
(慶幸我四五年前就一直鼓勵同學申請這間)
另外,我會很重視所上faculty和student profile
其實很多同學看學校看多了,也開始有能力判斷
哪間所的faculty頗兩光,或是學生組成很恐怖
有些學校會公佈很多歷年畢業生的profile
我建議大家應該鼓起勇氣去寫信問相關資訊,但不是要去很假的套關係
而是學會如何問資訊,學會行銷自己,以及維持好的人際關係
很多關於所的資訊,問畢業的學長姊是最精準的!
有些學校,即便是理工科,也要求學生寫thesis
這點我很贊成,寫thesis是很好的訓練,對於未來就業的幫助其實很好
有些人甚至寫一寫就給他簽博下去了XD~~~
最後,就是一年或兩年的問題了。
大多時候,我會建議念兩年的碩班,因為這樣才有時間可以實習
大多美國公司招募新人都是透過實習選拔
但是如果自身能力已經很夠的話,念一年我也是贊成
但是請記得現在就要開始布置求職的種種。
博班的部分,問題可能就單純一點
funding真的是一大難題,畢竟不是每個人的父親
都是公務員傳奇致富,隨便就可以念X大的JD
所以很多時候,有足夠的funding真的是第一優先考量
有些理工科和社會科學是直接給五年的package
但是也有很多科系一年級的時候是所上support
二年級的時候由lab或adviser來支付funding
這時候,心裡會有壓力,萬一找不到適合的adviser怎麼辦?
我想,除了廣泛蒐集資訊之外,必要時候也不要太堅持
我常覺得就是因為是博班生,更應該open-minded一點
儘可能不要有,非什麼領域我不做的想法
五年畢竟不是很短的時間,所以關於未來五年
所對於博班學生的培訓計劃是什麼,我真的都建議開誠布公先談
既便很多時候一進去發現不是怎麼一回事,至少心裡有底
之前有同學跟面試老師問,才知道高年級的時候就要開課
還有定期輔導(盯著)發paper
談到這樣,對於有志當faculty的人來說,應該會安心很多
很多理工科系允許同學在高年級的時候
可以申請經費去別的國家或學校進行短期研究
這個資源怎麼使用,我也認為應該先弄清楚
博班難免會有念不下去的狀況
所以各校關於drop的規定如何,了解一下也無傷
有些學校在修滿學分通過資格考後,即便drop,也會給碩班學位
但不是每間學校都是這樣的policy
最後,有些學校允許博班生去免費修碩班的課
有人就這樣念博班順道帶一個碩班學位
雖然辛苦很多很多,但也有可能會幫助就業很多!